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85篇
  免费   1860篇
  国内免费   2859篇
林业   2567篇
农学   2783篇
基础科学   1636篇
  4617篇
综合类   10569篇
农作物   1500篇
水产渔业   2183篇
畜牧兽医   1731篇
园艺   828篇
植物保护   2090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827篇
  2021年   944篇
  2020年   977篇
  2019年   1092篇
  2018年   860篇
  2017年   1220篇
  2016年   1491篇
  2015年   1248篇
  2014年   1462篇
  2013年   1743篇
  2012年   1963篇
  2011年   2060篇
  2010年   1552篇
  2009年   1559篇
  2008年   1356篇
  2007年   1427篇
  2006年   1161篇
  2005年   931篇
  2004年   809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577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464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284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秸秆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土壤蓄水保肥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正效应,但其石灰效应会加大稻田氨挥发损失。为充分发挥生物炭吸铵特性,降低其石灰效应的不利影响,对不同热解温度(300、500、700℃)和酸化水平(pH值=5、7、9)稻草生物炭处理下的田面水NH_4~+-N浓度、氨挥发和水稻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偏酸性(pH值=5)、中性(p H值=7)生物炭处理在基肥期和分蘖肥期均能显著降低田面水NH_4~+-N峰值浓度(P0.05),降幅达16.90%~35.60%。全生育期稻田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15.14%~26.05%(2019年)、15.10%~19.00%(2020年)。稻田增施热解温度为700℃、酸化水平为5(p H值=5)的生物炭(C700P5)降氨效果最好,两年氨挥发分别显著降低22.93%、12.61%(P0.05)。高温热解配合偏酸性、中性生物炭(C700P5、C700P7)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9.92%~13.50%,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其增产原因是生物炭酸化处理降低了稻草生物炭的石灰效应,而热解温度调整提高了生物炭阳离子交换量(CationExchange Capacity,CEC),进而降低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最终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素积累和水稻产量。研究可揭示不同热解温度和酸化水平制备的生物炭在稻田中的应用潜力,并为稻田合理施用生物炭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GlobeLand 30的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近20 a的土地利用变化,为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00,2010,2020年的GlobeLand 30数据集,通过利用转移矩阵、坡度分布指数、标准差椭圆以及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分析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明显。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为:未利用地>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哈密市虽然面积大但能利用的绿洲面积较小。2020年草地面积为10226.39 km2,水域面积为295.17 km2。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量中,草地的减少量最大,流失面积为671.48 km2,主要转换成未利用地、林地和少量耕地;建设用地增量最大,面积高达405.60 km2。2000-2020年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耕地面积呈增长趋势;未利用地和水域呈减少趋势,其中水域面积的减少量很小,基本保持稳定。②2000-2020年草地在5个坡度梯度上分布比较均匀;而耕地和建设用地基本分布在Ⅰ级和Ⅱ级坡度梯度,耕地在Ⅰ级坡度梯度上显优势分布;林地在Ⅰ级坡度梯度上面积最大;未利用地分布面积随着坡度梯度的增加而减少。③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2000-2010时段的变化相比方向性较明显,范围更广,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结论]2000-2020年哈密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有着明显的时空特征,坡度对各地类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20年开鲁县国家基准气候站采集的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气象要素数据和相应历年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局地大风、暴雪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作出气候对生产生活影响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20年气候条件对全县农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木荷是云南的珍贵树种,种源稀少,通过森林资源调查,发现了南华县雨露乡铅厂村委会有部分零星资源分布,保护种质资源,意义重大。通过梳理,阐述了木荷资源在南华县的分布特征、经济价值和园林应用,提出了充分利用木荷资源的具体措施,制定了种苗培育的实施方案,以有利于城市绿化建设,创建秀美河山。  相似文献   
5.
2020年11月18日,我国南京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增温异常,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11月16日至20日ERA5逐小时1000 hPa至300 hPa的散度、位势高度、气温、水平风和垂直速度等再分析资料,根据高低空的天气系统的配置和槽脊移动的过程,结合散度、暖平流等天气学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冷锋过境前的基本环流形势,并主要结合热力学一级能量方程(温度倾向方程)对影响本次增温天气过程的因子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次增温中,温度平流和非绝热加热的贡献占主导作用,前者由于西南暖湿气流带来,后者与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有关;而垂直运动不是最显著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沙棘果实中主要活性成分质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作为一种抗逆性、适应性、萌蘖性较强的植物资源,被广泛应用于黄土丘陵地区荒山绿化、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砒砂岩治理。沙棘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其果实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凝练了沙棘果实中活性化合物的构成、分布及活性特征,并对沙棘果实活性物质的研究进行展望。基于相关文献,针对黄酮、花青素、酚酸、有机酸、肌醇、维生素、类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甾醇等广泛存在于沙棘果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总结分析,提供沙棘果实中上述活性物质分布情况的综合信息。研究表明,针对沙棘果实中活性物质的构成、分布和活性特征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在部分领域仍缺乏研究,如栽培技术条件对活性物质的影响,活性物质与沙棘果实加工中异味的关联性等。本文为沙棘果实在食品、药品及保健品行业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为促进沙棘资源在经济中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疆65个森林公园,以平均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等对其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森林公园分布类型为集聚性分布,且具有“北密南疏”的特点;其空间分布在省际空间范围内呈非均衡的集中分布,且分布均匀度较大;森林公园的分布与人口密度、交通通达度及经济发展水平重合度较低,与水资源分布重合度较高,具有一定配比性;部分公园周边景区及林果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8.
选取毛竹销钉替代木榫在1 500 r/min的情况下与榉木基材进行旋转摩擦焊接,对其抗拉强度和焊接机理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不同形状的预钻孔和不同榫径与孔径比值下的竹销钉焊接抗拉拔强度,并将其与木榫焊接和PVAc胶接的抗拉强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当采用恒定直径孔10/9、10/8、10/7、10/6 4种榫径/孔径比的焊接强度均高于PVAc胶接强度,但低于木荷榫和榉木榫的焊接强度,其中10/8的榫径/孔径比的焊接强度相对最高,达到了5.54 MPa;2)当采用渐变直径孔,竹销钉的焊接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其中10/8-6的榫径/渐变孔径比值取得了最高的焊接强度,达到6.42 MPa,比10/8比值的强度提高了15.6%,超过了木荷榫的焊接强度,但不及榉木榫的焊接强度;通过对竹销钉的焊接界面温度进行监测,发现焊接界面能在2 s内达到300℃以上的峰值高温,且维持了一定的高温时间(通常约2~3 s),随后随着竹销停止旋转摩擦,温度逐步下降;不同的榫径与孔径比值下,焊接界面的升温速率、峰值温度和高温持续的时间不同,它们是产生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SEM观察结果显示,竹销旋转摩擦焊接界面由竹销或基材中的胞间层物质软化、熔化和流动并与作为增强材料的竹纤维包裹,形成了犹如“钢筋水泥土”结构般的致密、连续和坚固的焊接界面;FTIR分析结果表明,摩擦产生的高温会导致竹销中半纤维素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纤维素的降级十分有限,木质素发生一定程度的缩合反应,木质素的含量相对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将竹销钉代替木榫用于木材的旋转摩擦焊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分别于平水期和枯水期采集了花溪河流域典型农业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利用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对研究区不同水体的补给来源、季节变化及主要影响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值进行了空间插值分析,同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下的主要水文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水体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月亮湖水库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地表水和地下水的δD和δ~(18)O整体上呈现平水期高于枯水期的特征。(2)地下水的δD和δ~(18)O在枯水期与平水期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特征,西部水田/水库集中区富集,东部旱地集中区贫化,土地利用对研究区环境水文过程影响明显。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为流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杨树(Populu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林草复合系统中两种植物根系的分布及相互关系,利用WinRHIZOTM对3 a生紫花苜蓿和7 a生杨树在单作和间作条件下0~60 cm土层中的根长密度(RLD)、平均根直径(ARD)和比根长(SRL)的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紫花苜蓿RLD降低了10.01%~54.29%,20~60 cm土壤中紫花苜蓿ARD降低了11.15%~37.30%, 间作苜蓿的SRL比单作苜蓿高10.52%~28.78%;间作增加了 0~40 cm土层中杨树ARD的20.36%~28.08%,增加了苜蓿种植区域0~20 cm土层中杨树RLD的15.51%~34.23%。杨树SRL受到的影响较小,仅在8月5日的0~20 cm 土层中测得单作和间作SRL存在差异,单作杨树SRL比间作杨树高14.46%。单作和间作苜蓿的最高产量均在第一次收获时期,间作降低了苜蓿的产量,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收获中产量分别降低了24.7%、30.9% 和 43.7%,与单作苜蓿相比,杨树/紫花苜蓿林草复合系统中苜蓿的总产量减少了31.2%。通过计算土地当量比,发现杨树与紫花苜蓿复合经营为杨树林带增加了额外来自紫花苜蓿的收入,能够提高系统41%的生产力。综上所述,林草复合系统中紫花苜蓿根系分布及生长受到了不利影响,而杨树根系受到了有利的影响。相比单作种植,林草复合系统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提高新疆地区防护林带生态和经济回报率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